“三创两迁”记忆

金树华-我在北京轻工业学院的二三事

2023年04月18日 08:52

今年6月22日,是我从北京轻工业学院本科毕业走向社会的五十一周年纪念日。

半个世纪里,无论我身在何处,从事什么工作,脑海里常常闪现着在母校读书期间的一个个师生和同学间发生的生动故事。下面我就说说让自己感动大半生的几件事,以此文祝福母校六十三年的高速发展。

金氏三兄弟相识相交于北京轻工业学院

中国民间俗语说道,人与人因缘分相识,因感情相交,因人品珍惜,因品德敬重。漫漫人生路,与三观一致的人为友,和惺惺相惜的人相守。

在北京轻工业学院五年的读书生涯中,最让我走心和庆幸的是,我与学长、老师金树人,学长金树鑫两位金氏兄长相遇相识相交,成为牢不可破的“金三角”铁哥们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我是满族人,祖籍河北省滦南县,1945年11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出生。1965年考入北京轻工业学院机械系,学习轻工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入学不久,我意外发现这所学校还有两位学长与自己的姓名排在一起,很像是亲兄弟。为首的是金树人,1960年入学一系发酵601班,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第二位叫金树鑫,为二系硅酸盐612班在读学生;老三我叫金树华,是刚入学在机械系学习的新生。我们3人名字最后一个字合在一起叫:人鑫华,也是很有趣的组合。

金树人来自上海大都市,其父亲是我国著名的航海高校的教授,有多部著作保存在博物馆。金树人自幼聪明好学,5岁读小学,中学就读于上海一所著名学校。在北京轻院,他是班里学习成绩最棒的学生,他求知欲强,精力旺盛,课余时间总会泡在学校图书馆,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从事技术研究开发的良好潜质。由于政治思想和学业都十分优秀,属于又红又专的青年才俊,毕业时留校任教。

我在北京轻院有幸认识的第二位金氏“树”字辈兄长是金树鑫哥哥,他出生于北京名门世家。我们相识之时他经过四年高等科技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硅酸盐产业工程师的技术业务能力。对于从初中时就梦想当一名工程师的我来说,他也是我学习的榜样。1967年,树鑫兄毕业离校后奔赴我家乡黑龙江省的一个边远县的小企业工作。

我是1970年6月毕业,被分配到天津手表厂,在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干部组(即文革前的人事局)办理入市手续时,被组织派遣到天津渤海盐碱荒滩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在那里开荒种地,自己和泥脱坯建造芦草泥屋。经过一年多的劳动磨炼,被改派到天津新闻单位,改行从事文字工作。

1972年,经国家轻工业部调配,长兄金树人支边广西轻工研究所,从事淀粉、蔗糖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开发、科研、产业化和管理工作。

至此,北京轻工业学院的“金三角”金氏三兄弟远离母校,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开始了为理想奋斗的励志人生,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进步中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都已成为耄耋老人,但是,我们三人都曾为母校增光添彩,给国家做了突出的贡献。

长兄金树人,在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和麦芽糖醇等糖醇;葡萄糖、甘露糖、果葡糖和结晶果糖等淀粉糖方面的研发、产业化和生产管理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突破。他带领的我国糖醇行业,从初级产品和小规模生产,发展成为世界先进的糖醇大国,他为中国淀粉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3年退休后,金树人退而不休,主持和指导山东、辽宁、河北、河南等相关企业完成一百多项新项目。他先后获得中国轻工业部奖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广西科技成果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他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了4部技术业务专著。他是广西南宁市市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首届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银奖;被评为广西自治区政府“综合改革优秀科研院所长”。他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金树鑫兄长,1967年毕业分配后,在工厂里,什么苦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学识和聪明才智,成为深受工人欢迎的知识分子。恢复高考后,他考取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他分别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任教。30多年里,他按照学校的工作要求,三次改变专业方向,培养国家急需的专业人才。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他都是校内实力雄厚的名师,桃李芬芳满天下!因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创建中国硅酸盐学会防水材料组等一系列科技成绩,1994年树鑫兄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本人金树华,1971年9月初结束了农耕劳动,被再次分配到新闻单位,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工科男变身文科新兵,在一片质疑中,我猛学了借到手的北京广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的教科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仅一年半载就脱颖而出,成为该台的名记者。1981年初我被中央广播事业局选调入京,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天津记者。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和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受民众喜欢的好记者。荣获了文科从业者的众多荣誉,1994年就被评聘为新闻专业正高级职称高级记者;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还被授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共天津市委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天津市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天津市市级劳动模范;荣任天津市第十届政协委员。

总之,北京轻工业学院当年“金三角”的三位学子,都是励志奋斗奉献的人,三个人都是教授级专业技术人才,我们三兄弟都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金氏三兄弟为母校增了光添了彩。

2019年10月,金树人、金树鑫、金树华三兄弟商议,2020年在母校校庆日重返学校,出资在校园种植一颗“金树”,为母校绿化美化尽点微薄之力。待疫情消退之后,我们会择机返校兑现这个感恩母校的心愿!

下连当兵铸国魂树励志奋斗志向

1966年4月的北京,春光明媚,茸茸春草给大地铺上了翠绿的地毯,杨柳依依轻拂着润绿垂金的新叶,李花、桃花、杏花次第盛开,果树们穿着亮衣裳各自花枝招展,巧笑盈盈,在美丽的春光里比美争艳。京都的4月天,到处是鲜花盛开、光彩斑斓的世界,空气里都有花香浮动,令人心窗皆清。

4月底的一天早晨,我们北京轻院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65级90多名同学从学校出发,踏着美好的春光徒步走到北京永定门火车站,乘上北京开往山海关的火车,前往秦皇岛海军工程兵某营地,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解放军下连当兵的锻炼。这3个月的军营生活,让我们这批青年学子们经受了极大极好的磨炼,在我们的身躯里铸入了爱人民、爱军队、爱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灵魂。

老红军讲革命传统,爱国教育沁人心脾

抵达军营的当天晚饭后,负责军训的解放军营长和教导员等一干军队干部就召开了新兵教育会,宣讲了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等一系列军规军纪,宣布了按正规新兵入伍为标准训练的程序和内容,对本批下连当兵的大学生进行严格的政治和军事技能培训,要求大家放下架子,以普通士兵的身份认真刻苦地学习和训练,把自己锻炼成能文能武的新知识分子。

转天一早,在解放军连长的带领下,我们这些全体新兵步行到附近的一个部队礼堂,聆听部队首长作报告。记得主讲人是海军工程兵部队的司令员吴大校,他重点讲述了三大内容:一是回顾了中国海军的发展过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海军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海军工程兵的职责和所担负的重要任务。他明确指出海军部队处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安全的第一线,作为海军工程兵部队要为海军构筑海上作战力量,应对海上突发情况或者海上事态,为建设现代化的海军基地提供支撑,为国家维护主权海洋权益提供保障。二是讲述历史,他与大家一起追溯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育我们勿忘国耻,发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他说,中国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三是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史,号召青年学子继承革命传统,要向真正的军人那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他强调说,你们这次下连当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参加各项军事训练,争取好成绩,不要辜负学校党组织和学校领导的嘱托和期望。

吴司令员是一位老红军战士,他用拉家常的方式,向“新兵”们讲述了自己所经历的红军反围剿的浴血斗争;回忆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达陕北的艰苦长征;他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自己所在部队指战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战斗事迹,教导青年学子牢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革命历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当好红色革命接班人。

摸爬滚打正步走,真枪实炮打靶忙

55年前下连当兵,最叫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学子辛苦和快乐的是,由真正的军人训练大家学习军事技能。

第一关就是练队列,拔正步。练队列: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齐步走、立正、稍息等这些动作,对于从小学开始已经训练了12年的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只不过大家觉着有点繁琐而已。可练正步走就要费事得多了,一天到晚在操场上拔正步可不易了,头顶上的大太阳照射着,特别是上午11时以后近12时那几十分钟里,几乎直射的太阳光,像火一样射到头顶,一股股火热直烧至脚底板,周身汗流浃背,汗水之多把海军水兵便服都湿透了。拔正步到4天头就不是光流汗那么简单了,四肢酸疼难忍,脚底板发烧,每走一步都汗如雨下。听着连长的口令,再苦再累也得咬着牙坚持正步走,45人一排的队伍还得整齐划一成一线,难度之大不亚于天安门的国庆大阅兵的要求。

最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是,训练结束后回到营房宿舍,想在自己的铺位上坐一会儿都不行,想在床上躺一会儿更是白日做梦了,因为军队条例是不允许的。还好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英雄口号支撑下,我们历时一个月,终于完成了新兵入伍的队列训练阶段任务。

紧接着新兵教官对我们进行了连、排、班的集中和分散式军事技能训练,逐一学习了拼刺、越野、匍匐前进、翻跃障碍物、涉水过河、爬山等一系列项目的技术和技巧,使我们具备了实战所应有的基本能力。之后,学习了枪炮射击和发射。班长一声令下,我们立即卧倒,趴在射击位,把五四式步枪伸向目标靶,眯起左眼,用右眼沿着瞄准缺口、枪尖准星、绿色目标靶三点成一线,反复练习,一趴就是几个小时。从开始摸不着要领,瞄不准靶心,练着练着,不知不觉中就真正领会了要领,伸出步枪瞬间就能三点一线瞄准目标。接着就练习扣板机,身体不动、枪身也纹丝不动,做到弹不虚发,枪枪打中靶心。

玩转八二迫击炮是我们下连当兵的最高级训练。在部队专职军事教员的教练下,每个学生新兵不论男女人人都熟练掌握了八二迫击炮的分解、组装、目测、调距、装填炮弹及发射的要领。尤其是几个人分别背起炮座,扛上炮筒和炮架前进时,一种神圣光荣感不禁从心底里升腾起来。最让人兴奋的是打炮测试,看着那飞出炮膛射上天空,然后又沿着抛物弧线准确落入目标区时,自己仿佛成为真正的军人炮手,不顾震耳欲聋的炮声,激动得手舞足蹈。嘴里不自主地喊出,过瘾!真爽!

令人难忘地是,营长给大家讲的传奇故事。他说,解放战争初期,步兵们为了攻克国民党兵的碉堡,发明了让炸药包飞起来炸碉堡的战法,即用土垒成特定角度的斜坡,给炸药包捆上一条木杆当支架,点着引线,炸药包就会飞向前方的敌碉堡,炸塌堡垒。营长原计划给大家作一次演示,后考虑安全问题而放弃了实战演示,仅仅向我们传教了自制土炮的方法和技巧。没能亲眼见识解放军战士们发明炸碉堡战法的演示,成为终生的遗憾。

严肃活泼军歌高唱、青春在军营里闪亮

下连当兵那几个月,是我这辈子唱歌最多的时候,也是学生时代最愉悦的时光。

那时每次集合列队以后,无论是去操场,还是去靶场;无论开班、排、连会议,还是到部队大礼堂听报告,解放军领队人都会带领大家高唱革命歌曲。唱的最多的是《人民海军向前进》、《胜利进行曲》、《打靶归来》、《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战斗进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的祖国》等数十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曲。那时候,响彻军营的歌声神奇地消除了我们因训练而出现的疲劳疼痛,歌声振奋了我们的精神和意志,使军营充满了欢乐、奔放、激越的勃勃生机。50多年间,每当旭日东升我走在路上,都会想起《人民海军向前进》的旋律,“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嘹亮,人民的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 的歌词便在耳畔回响;每当夕阳西下之时,我总会想起《打靶归来》之歌,会情不自禁地哼起“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因为这首轻松活泼的进行曲,生动而形象地表达出了人民战士的战斗风貌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我的心里刻上了永远抹不掉的烙印。

我所在的10人战斗班的班长是部队上真正的班长小刘同志,他与我同龄,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训练的军营生活,使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战友。一天傍晚,营区内外下起了暴雨,半个小时军营大院里就成了大海,一排排的营房尤如一艘艘舰船,沉浸在不断上涨的积水中,水很快就涌进了屋子里。在往屋外掏水时我对刘班长说,军营大院里没有排水沟,雨水排不出去才灌进营房宿舍,等天好后咱们在房前屋后挖个排水沟,以后就不会被雨水淹了。刘班长回答说,你这个主意不孬,但咱们不能自作主张挖排水沟,按军规得逐级上报,上级领导批准了才能动工。聊天之中,我又建议在院子里栽上杨树苗,改变军营里一棵树也没有光秃秃的景象。

对我而言,这仅是一个小小的想法,过后也就全忘了。因北京高校开展“文化革命”,几天后我们提前一周被召回学校,草草结束了下连当兵活动。回京不几天收到一封来自海军工程兵某部的公函。我拆开一看,是一份师政治部的嘉奖函,上面写着:“金树华同学,你关于在营房区挖排水沟和栽种树木的两个建议,部队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接受你的建议,并尽快落实。”部队领导指示我们发函向你表示嘉奖和感谢。嘉奖函上写道:“你在军营训练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你却能发现我部营房建设上的缺陷,并提出很好的建设意见,足以证明你是一位关心人民海军,关心部队和国防建设的热血大学生,值得我部指战员学习。我们一定努力把军队建设得更好,为保卫祖国和平安宁贡献力量。”公函的署名是某某部队政治部,并加盖了大红印章。

在那个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年代里,收到这份嘉奖信,我颇感意外,心情也格外激动。解放军部队如此认真对待一个青年学生的建议,说明人民军队的作风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尊重、爱戴。我自己一定要把军队的严细工作作风学习好,继承好。

时间飞逝,50多年过去了。但在解放军海军工程兵连队当兵的短暂瞬间,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永不消逝的记忆,成为我积极向上的不竭的正能量源泉。

行文至此,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己在36年的职业生涯中,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和艰难条件,并取得一些成绩,这与学生时代学农、学工、学习解放军的磨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参加社会底层的劳动,学习人民群众的高尚品德,在当今的时代仍是必不可少的选项。

我的记者生涯起点在北京轻工业学院

自1971年至2007年,在我从事新闻工作36年里,先后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000万字以上,有130多篇获省部级以上新闻奖,其中11篇(组)获中国新闻奖、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奖等奖励。工作期间还主编出版了10部新闻专业书籍。长期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天津记者站站长,1998年起,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地方记者管理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说实话,自己能取得这些成绩,归根到底,在于我的记者生涯的发源地是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母校给了我良好的高等教育,打下了深厚的学识根基,奠定了较好的思想业务基础,搭起了能够多维度不同职业业务之间的桥梁。

1971年9月初,我这个地道的工科男被组织上再分配到天津广播事业局,经过3天入局教育学习班的培训,被分派到广播编辑部任工交记者,在工业组给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工人节目》采写和编辑通讯员投稿,这是那个时期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市三级广播电台和报社编辑部通用的采编发模式,叫做“采编合一”。

从工科男变成文科男,刚开始心里七上八下没有底气,可当真正进入工作流程后,发现“采编合一”模式并不生疏,因为在北京轻工业学院读书时,自己就干过这样的工作。那时,我是机械系学生会宣传部委任的“学生记者”,负责采写报道,并负责组织全系同学撰写稿件,传播平台就是学校的广播室。可以说,我是为校广播室提供稿件的“学生记者”和“通讯员”。

我被系学生会宣传部推上这个社会岗位,源于我给广播室写的一篇小稿子。1965年8月底刚入学时,校广播室开设了“新生感言”专栏,不断播出新生来稿。我们班无人写稿,班团支部书记邓丽达有点着急,就动员我写一篇,碍于面子无法拒绝,我就写了几百字的“入校感言”随笔交给他。当天就被采用,而且先后重播了好多次。不几天,系学生会宣传部长找到我,他说,你的新生感言写的很好,想把办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你来干,相信你能干好这项工作。在他再三动员下,我答应试试看,就成了黑板报的总办。我专门负责一号楼下北侧的两块黑板报栏的出版工作。从选材、版面设计、誊写、画插图,全由我一个人来干。出了两期后,宣传部长对我说,黑板报你办的很好,你很有能力,再交给你一个工作。于是,学长又把他直接负责给校广播室写稿和组稿的大活儿交给了我。他说,我要去外地实习了,还要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材料,没有精力给广播室工作了。从此,我便成为机械系为校广播室组织稿源并写稿的“学生记者”和“通讯员”。

现在想想,那时还真的很忙活。首先是我们新生参加国庆检阅,是首都大学生方队的组成部分,从分列正步走练习,到整队排练和三次彩排,直至1965年10月1日正式从天安门前走过去的各个节点,我都组织同学们撰写训练到参加国庆检阅时的小故事和感想的稿件,及时地把机械系65级新生的新人新事和勃勃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校广播室传播给全院师生,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时北京轻工业学院与钓鱼台国宾馆相邻,经常有迎宾任务,记得我们曾在宾馆的北门、东门的路边,手举花环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或者“欢送欢送热烈欢送”的口号,迎送过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和王后莫尼列;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总书记恩维尔·霍查等外国元首。每次迎宾活动后,都会撰写稿子供广播室播出。

50多年过去了,现在回顾那段给校广播室当“学生记者”和“通讯员”的经历,最大收获是学做人,学会了与人打交道,为毕业后改行从事新闻采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北京轻工业学院一个早年的学子,我想提醒年轻的学弟学妹们,不管你是学习理工科,还是学习文管科,在校期间都要学好写作的基本功。毕业后,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还要读好“社会”、“大自然”、“人文历史”和“自己”这四部无字书,即要向社会学习,知道怎样在这个大舞台上奋斗、生活;要向大自然学习,真真切切地认知什么是大格局和大容量;要多读人文历史,以理解现实,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读懂自己,要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总结出最宝贵的实践经验,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脚踏实地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推荐阅读

“三创两迁”大学精神作为我校顶层的思想文化设计,继承了以往精神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汇聚了当代科大人的智慧意志,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源泉。现撷取学校近60年历史画卷中的一些老照片,让我们从沧海之粟中追溯“三创两迁”精神之根,为实现“科大梦”增添精神动力。